图片
2025大吉
NEW YEAR
图片
图片
图片
真正的功夫修炼,不仅需要外在的努力,更需要内在的领悟。只有将“求”与“悟”结合起来,才能达到功夫的至臻境界。无论是学习、工作还是生活,在勤奋努力的同时,更要注重内心的觉醒和领悟!
图片
关注武宗
学
天下武功
图片
图片
筋髓功 易筋经刚体·洗髓经重生
图片
以武学打开世界·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
说到点穴和推拿,这可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。咱们老祖宗几千年前就发现有时候疼的受不了或者不舒服,找人按一按,揉一揉,嘿,还真能好点,这就是最早的点穴和推拿雏形。
后来呢?随着中医理论的发展,特别是经络学说的建立,大家发现这按压推拿的穴位还真有讲究,找准了地方,效果那叫一个杠杠的。所以这门手艺就越发博大精深,成了咱们中医宝库里的一个大宝贝。
你可能会问,点穴和推拿听起来好像有点不一样,其实,他们就像一对好兄弟,虽然名字不同,但根儿是一样的。都是基于咱们身体里那套看不见摸不着的经络系统,古人发现,沿着这些经络找到特定的点,也就是穴位,用特定的手法去刺激它,就能达到治病的效果。
比如,扁鹊大夫那可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神医,他就用推拿救过好多垂危的病人。到了唐朝,国家还专门设立了推拿科,可见当时有多重视。后来点穴和推拿慢慢发展出各自的特点,但本质上它们是相通的,都离不开经络这个理论基础。
那今天咱们讲的灵枢易筋经点穴推拿,它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?关键就在于“筋经”这三个字,这可不是普通的按摩,而是把修炼易筋经内功所获得的内劲内气运用到手掌、手指甚至肘部,然后用特定的手法去治疗。
它的运气方法也很特别,不是像有些气功那样,先要意守丹田,等气足了再慢慢引导出来,那样太费劲了,对施术者自己身体负担也大,咱们这个方法讲究以力发劲、以形引气,简单说就是身体放松到位,发力的时候气自然就跟着来了,不需要刻意去想,更自然更省力。
具体怎么操作呢?很简单,就像咱们平时站桩一样。治疗前先站个几分钟,注意姿势要放松,肩膀要松,胳膊肘要自然下垂,胸口要含住,背部要挺拔,屁股要微微收紧,头顶要悬着,肚子要松。这样全身气就通了,内气也充盈起来了。
然后呢,当你开始用手指、手掌或者肘尖去按压某个穴位的时候,记住,力到哪里,劲儿就到哪里。同时,你的动作也要配合上。比如肩膀放松了,气就能顺着胳膊流到肘部,肘部下沉了,气就到手腕,手腕放松了,气就到手指间,整个过程就像水银泻地一样,非常顺畅自然。这就是以力发劲,以形引气的精髓所在。
了解了基本原理,咱们来看看具体的招式:
第一个是点法,顾名思义就是用手指尖去点,有三种主要的点法,拇指点,就是用大拇指的指尖直接按下去,屈指点是把食指或中指稍微弯一下,用那个凸起的关节去点,适合肌肉比较薄的地方。还有屈肘点,用胳膊肘尖去点,力量更大,适合肌肉厚实的地方。点法的特点是刺激比较强,能快速止痛,打开身体的阻塞,还能放松肌肉,就像你按遥控器上的某个按钮,一下就能触发反应。
接下来是拿法。这个手法有点像捏夹子,但更讲究,一般是用大拇指和另外4个手指,或者大拇指和食指、中指一起对称的用力,一松一紧的提拉捏拿某个穴位。注意,这个动作要靠手腕带动,而且力度要由轻到重,慢慢加力,千万不能突然使蛮劲,不然容易伤到人。拿法特别适合脖子、肩膀这些地方,它能疏通经络,软化硬结,消除酸痛,理顺筋骨,让气血活起来,就像给僵硬的机器零件加点润滑油,让它重新灵活运转。
第三个是揉法,这个手法大家可能更熟悉。很多按摩都用到,但这里说的揉法更强调用空拳让手背吸附在穴位上,然后用手腕带动做连续的往返摆动。这个动作要轻柔,压力要均匀,速度要快,一般每分钟能达到120 - 160次。揉法接触面积大,压力也比较大,特别适合肌肉比较厚实的地方,比如腰腿痛、关节炎这些,它能缓解肌肉痉挛引起的疼痛,疏通经络,放松筋骨,促进血液循环,就像给土地松土,让养分更好的渗透下去。
第四个是推法,这个很简单,就是用手掌、手指或者肘部沿着一定的方向用力推动,可以是单方向的,也可以来回推,关键是要保持用力平稳,速度均匀,手掌要紧贴皮肤,不能跳动。推法适用于身体各个部位,主要作用是舒筋活络,驱散风寒湿邪。比如感冒发烧或者关节受凉疼痛,都可以用推法来疏通经络,驱散寒气,就像刮风一样,把身体里的浊气寒气给吹走。
第五个是摩法,这个手法也很常用,特别是在头部和面部,可以用单手的拇指或者双手的拇指,甚至是整个手掌紧贴皮肤,做上下或者左右的往返移动,动作要轻柔均匀,不能太用力,也不能太轻。摩法主要作用是清脑明目、开窍镇静,还能扩张血管,疏通经络,比如头痛、头晕、失眠或者眼睛不舒服,都可以用摩法来缓解,就像给大脑做个SPA,让它放松下来,精神也跟着清爽了。
第六个是捻法,这个手法有点像搓麻绳,用拇指和食指的指腹捏住某个部位,然后对称的上下左右捻动,动作要轻快灵活,像捻线一样。捻法特别适合四肢的小关节,对于局部麻木、酸痛、粘连、萎缩这些问题效果不错。它能软化硬结,疏通关节,活络经络。但是要注意,如果局部有骨折、血肿、韧带损伤这些情况,就不能用捻法了,以免加重损伤,就像给生锈的锁芯滴点油,让它重新灵活转动。
第七个是搓法,这个手法比较有动感,用双手的手掌面相对夹住某个部位,然后快速的来回揉搓,搓动的时候要快,但整体移动的时候要慢一些,双手要均匀对称用力。搓法主要适用于四肢,特别是上肢,比如胳膊、手腕这些地方,它能缓解肌肉痉挛引起的疼痛,放松肌肉,调和气血,疏通经络,就像给发动机加点润滑油,让它运转更顺畅,动力更足。
第八个是掐法,这个手法比较直接,用手指尖去切按某个穴位,要先把气运到指尖,然后缓慢的加力,由轻到重,按住之后稍微停留一下,直到患者感觉到酸、胀、麻的感觉为止。掐法适用于全身各个穴位,尤其在急救的时候很有用,比如中暑、惊风晕厥这些情况,掐法能起到镇惊安神、开窍止痛的作用,就像紧急刹车一样,能在关键时刻迅速制止危险。
第九个是擦法,这个手法有点像擦玻璃。用手掌紧贴皮肤均匀的向下压,然后做上下或者左右的往返快速擦动,动作要轻快,但要用力,目的是让皮肤产生温热感。擦法主要适用于胸腹、肩背、四肢等部位,能驱散风寒,消除疼痛,温通经络。对于风湿痹痛、脾胃虚寒,四肢受伤,筋骨不利这些问题,擦法效果不错。就像给身体加热,驱散寒气,温暖经络。
第十个是提法,这个手法和前面说的拿法有点像,也是用拇指和其余四指放在某个部位,然后用力收缩,做连续的移动。但提法的力度比拿法要轻一些。提法主要作用是开窍醒神,通经活血,常用于全身浅表组织。比如人有点昏昏欲睡或者需要提神醒脑的时候,可以用提法来刺激一下。就像给电池充电,让精神状态恢复活力。
第十一个叩击法,这个手法有点像敲鼓,用五指并拢,稍微弯曲成一个虚掌,然后用手腕带动,有节奏的轻快叩击某个部位。注意不是用平手掌拍打,而是用指腹、大小鱼际、掌根组成的圆环去叩击。叩击法对于腰酸背痛、局部麻木、风湿痹症、肌肉劳损这些问题有帮助。它能疏通经络,调和气血,消炎止痛,还能消除疲劳,就像给身体做个震动按摩,把淤堵的地方震开。
第十二个是振法,这个手法是用手掌或者手指快速的上下震颤,动作要急促,一松一紧,像抖筛子一样,施术的时候双手不能离开穴位。振法主要针对肝郁气滞,消化不良、腹泻肠鸣、胃肠功能紊乱这些问题,它能疏解情绪,消除积食,调理脾胃,温通经络,就像给肚子做个按摩,让它咕噜咕噜响起来,消化功能就改善了。
最后一个手法是抖法。这个手法比较形象,就是单手或者双手握住肢体的远端,比如手腕或者脚踝,然后进行一定频率的抖动,抖动的时候关节要有松动感,抖法的幅度和频率要根据部位调整。上肢抖动幅度小一点,频率快一点。下肢抖动幅度大一点,频率慢一点。抖法主要适用于四肢,特别是治疗肩关节、肘关节功能障碍和腰腿痛。它能疏通脉络,滑利关节,让关节活动更灵活,就像给生锈的齿轮加点润滑油,让它重新灵活运转。
掌握了这些基本手法,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要了解,那就是补泻。简单说,就是根据身体的状况来选择不同的手法。中医讲究平衡,如果身体某个方面太盛了,就要卸掉一点,如果太虚了,就要补上一点。
具体怎么操作呢?有很多种方法。比如迎随补泻,顺着经络的方向走是补,逆着方向走是泻;轻重补泻,手法轻柔时间短是补,手法重时间长是泻;升降补泻,向上推是补,向下推是泻;徐疾补泻,手法轻快是补,手法重慢是泻。当然还有平补平泻,就是手法轻重快慢都适中,让身体达到一个平衡状态,这就像调音师调音一样,要根据乐器的状况来调整,才能发出美妙的声音。
知道了手法和补泻,实际操作的时候还要遵循一些原则,最重要的一条是治病求本,也就是要辨证施治,先搞清楚病根在哪里,再对症下药,选穴位也要遵循循经取穴的原则,了解经络怎么走,才能找到对应的穴位,当然有时候也要灵活变通。比如有些地方疼的特别厉害,或者找不到明确的穴位,就可以在疼痛的区域附近找阿氏穴,也就是哪里痛按哪里。对于外科疾病,比如扭伤、骨折这些,通常就在受伤的地方附近找穴位。另外,每个人体质不一样,病情也不一样,所以手法的轻重、治疗的时间长短都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,不能一概而论。
最后再强调几点注意事项。首先,施术的人一定要保持双手干净,指甲要修剪好,免得划伤病人。其次,病人要摆在一个舒服放松的姿势,这样才容易接受治疗。第三,施治前一定要搞清楚病人的症状,不能马虎。第四,治疗过程中要留意病人的反应,如果感觉不对劲,要及时调整。还有一些禁忌症,比如病人情绪激动、愤怒、害怕的时候;患者正在出血,皮肤破损、烫伤的地方;或者刚吃完饭、剧烈运动完;以及怀孕期和月经期的女性腹部、腰部,这些时候都不宜进行推拿治疗,安全第一嘛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